截止2006年1月,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到4.1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稳居世界第二位。“十一五”期间我国将新建高速公路2.4万公里,到2010年,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6.5万公里。
高速公路越建越多,但仍然很难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高速公路堵车现象时有发生,拥堵严重的路段可能会天天堵,有时候一堵好几天。高速公路管理手段越来越先进,但大部分已通车高速公路收费管理却仍停留在比较低效的人工收费阶段。这就给高速公路使用带来诸多不便。2005年十一长假期间,为了缓解北京地区高速公路收费站带来的拥堵,北京市100%开道敞开收费口、进出口,由此造成大量过路费流失。在2002年之前,高速公路收费站几乎成了日本高速公路的瓶颈,因为汽车在收费站排队交费造成的拥堵已经占到了日本交通堵塞原因的第三位。
(1) 车辆停车排队交费等候通关的时间比较久,在车流量增加时非常容易导致拥堵;
(3) 各收费站点的现金结算工作量巨大,所需工作人员较多,增加了人力使用成本;
(4) 人工收费存在人员交接班的现金复核、稽查和统计工作量,同时还存在现金移交的资金安全问题;
(5) 存在收费漏、交钱不给票或给假票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会出现假钞假币方面损失;
(8)经过收费站时停车缴费造成的通行速度缓慢、频繁制动引起的机械磨损、油耗、噪音和由此产生的大量有害尾气等问题严重。
上述问题的存在大幅度的降低了高速公路的通车能力和使用效率。使得高速公路方便快捷的优势难以全面发挥,还带来了贪污腐化、职务犯罪和能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给经济建设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在车辆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试验和实施了多种不同的自动识别技术,如感应线圈识别技术、声表面波识别技术、条码识别技术、红外通信识别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等,但最终主流归结到采用射频识别技术作为不停车收费系统的车辆自动识别技术。
不停车收费系统又称电子收费系统 (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 System),简称ETC系统。它利用车辆自动识别(Automatic Vehicle Identification 简称 AVI)技术完成车辆与收费站之间的无线数据通讯,进行车辆自动识别和有关收费数据的交换,通过计算机网路对收费数据来进行处理,实现不停车自动收费的全电子收费管理系统。
该系统通过安装在车辆挡风玻璃上或者车身别的部位的车载电子标签与在收费站ETC车道上的微波天线之间的微波专用短程通讯,利用计算机联网技术与银行进行后台结算处理,进而达到车辆通过路桥收费站不需停车而能交纳路桥费的目的。不停车收费系统主要利用车辆自动识别技术,通过路侧车道控制管理系统的信号发射与接收装置识别通过车辆的编号,自动从该用户的专用账户中扣除通行费。
识别系统是利用安装在车内的射频卡(无线电收发器)存贮车辆编号及相关信息,安装在车道的射频天线可与该无线电收发器以专用短程通信(Dedicated Short-Range Communication,简称DSRC)方式交换信息,并对其存储内容做读写操作,从而识别出当前通行车辆。除了用于收费以外,射频电子标签(Electronic Tag,简称ET)的一些型号也能够适用于车路通讯(Vehicle-Road Communication),这一技术甚至允许车道设备向配备有显示器的射频电子标签发送交通管理信息,这就使得不停车收费系统拥有城市交通管理和控制的潜在能力。
ETC技术在国外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美国、欧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电子收费系统已经局部联网并逐步形成规模效益。日本在2003年就已经有超过1000条ETC收费车道被安装在收费站,几乎遍及日本所有的高速公路。目前,关东高速已全部实现了ETC收费,只保留部分车道进行ETC和半自动混合收费。绝大部分的商业运营车辆已经装备了ETC车载单元,我国很多地区慢慢的开始使用ETC系统对高速公路收费管理系统来进行升级。
不停车收费技术特别适于在高速或交通繁忙的桥隧环境下采用。在传统采用车道隔离措施下的不停车收费系统通常称为单车道不停车收费系统,在无车道隔离情况下的自由交通流下的不停车收费系统通常称为自由流不停车收费系统。实施不停车收费,可以允许车辆在较高的速度之内通过,故可大幅度的提升公路的通行能力;公路收费走向电子化,可降低收费管理的成本,有利于提高车辆的营运效益;同时也可以大幅度降低收费口的噪声水平和废气排放。由于通行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所以,可以缩小收费站的规模,节约基建费用和管理费用。另外,不停车收费系统对于城市来说,就不单单是一项先进的收费技术,它还是一种通过经济杠杆进行交通流调节的切实有效的交通管理手段。对于交通繁忙的大桥、隧道,不停车收费系统能避免月票制度和人工收费的众多弱点,有效提升这些市政设施的资金回收能力。
激光雷达传感器的不足之处,远红外线技术(FIR)是完全驾驶
凡本网注明“来源:CK365测控网”的全部作品,均为北京新科时代传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K365测控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CK365测控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犯权利的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别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