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年九月初,有西康之行。先到泸定,在泸定桥逗留半日,思念飞夺泸定桥的先烈和长辈。第二天一早,在泸定城南车站搭车持续西行。七座越野车,车费25元/人。古稀之岁已过,记起在西藏从戎时,进出藏都通过康定。进藏时,虽然在坐落郭达山的康定药材公司库房住了一晚,因抵达康守时已是夜晚,只从车蓬的缝隙中看到山下几处稀少的灯火,次日天没有亮,运送新兵的车队现已动身,山下的康定城还在睡梦中,一片乌黑。五年后退伍出藏,通过康守时是正午,一晃而过,没有逗留。因而,对康定的形象便是大山深处的一个荒僻之地。
近年因收拾四川清末闻名书画篆刻家沈贤修《禅和子日记》残卷,其中有沈贤修随宦任打箭炉同知的父亲,在康定日子的记载。每逢读到他讲述心境的“蛮山万叠之中”等词语,记载的关于庙跳布扎,以及藏女跳弦子的情形,我就会想到形象中的康定,十分想去康定,也便是当年的打箭炉看看。因雅康高速没有通车前,形象中成都到康定的路十分难走,山体滑坡,泥石流经常产生,充溢风险,故而一直没成行。一些工作,一拖就成惋惜,遂决议康定之行。
从泸定到康定,车走318国道老路,路已通过屡次整修,平坦加宽,不复旧貌。途经的大渡河泸定段,因电站筑坝,已成山间平湖。只要瓦斯沟,小烹坝等地名,似曾相识,是沈贤修《禅和子日记》中屡次呈现的。车进山谷,山坡上有许多野生仙人掌,路旁的小河,水流湍急,哗哗有声。山重水复,大约一个小时,出沟后即抵达康定东关大路。
投宿东关邻近酒店,对面便是康定客运中心。从东到西,康定城沿着折多河而建,乘2路公交车即可观览全城。康定通过多年的建造,完全是一座簇新的城市。那些在沈贤修日记中呈现的地名,古刹,大多不存。老东关,是茶马古道上西去东来的必经之路,那些已远去的人物故事,或许都是从这儿开端的吧。当年,沈贤修和他的父亲,以及家人,便是翻越大相岭九折坂,经清溪,化林坪,观音桥抵达打箭炉,由东关入城。在这座边城,一待便是八年。看这些立在东关遗址上的雕塑,或许你能找回一些茶马古道上现已湮灭的前史。而沈贤修日记中的记叙,仅仅一些悠远且含糊的梦境了。
同治七年十一月,从成都动身,经雅安,荥经,翻越大相岭,抵达打箭炉的沈宝昌,沈贤修父子,旧地重临,感慨万千。前两次来此,是因沈宝昌续弦,娶时任打箭炉同知的张奉书之女张锦芬为妻,来打箭炉参见岳父大人。这次到打箭炉,是接任打箭炉同知一职。翁婿任同一地官职,世所稀有。在沈贤修《禅和子日记》中记载,沈宝昌到打箭炉,组织好家人后,随即拜谒各古刹,陈述神明,以求护佑。
“十日癸未。天仍晴明。家君诣文昌神庙、关帝庙、龙神庙、火神庙、城隍庙、郭达将军庙、财神庙、萧曹庙、马神庙行香,归来朝食。家君見周幼盦太守昺奎撰将军庙一联,云:“西蜀尚偏安,仗将军储弹无虚发之器;南人不复反,助丞相成七擒七纵之功。”于此可知,康定城中原有文昌,关帝,龙神,火神,城隍 ,财神,萧曹,马神,以及郭达庙。其他的还有藏传佛教寺庙安觉寺,南无寺,观音寺,金刚寺,以及寺,天主堂。
“六日己酉。天仍晴明。晨起,理发。日午,朝食。家君撰楹联,将刻板悬于诸庙,命予以篆、楷书之,附录于此。关帝庙云:“稠人广坐,侍先主,随斡旋,恩若兄弟;绝伦逸群,好左氏,略讽诵,志在春秋。”城隍庙云:“中外莫区别,看阖闾千家,碉楼四野,攘往熙来,共荷神庥登寿宇;幽明同抚字,念转轮六道,因果三生,祸淫福善,亦犹王法准情面。”将军庙云:“赫赫汉将军,姓字常留青史外;遥遥蜀丞相,祠堂对望锦江边。”沈贤修在日记中记载了其父为古刹所撰楹联。现在,庙已不存,楹联尽毁。
“二十有九日壬寅。气候晴明。朝餐。明正土司邀往寺,观跳布札。偕妇及佛辉妹、率女瀚,随慈亲出南郊至寺。明正土司之母及慈亲、妇、妹同观,明正土司及予观于西楼。寺规划绚丽,四面皆缭以楼。大殿則壘石为四壁,高数仞,丹塗雕饰,不留隙明,虽昼亦晦。横经趺坐课诵,二百余众持长柄大鼓百余柄击之,杂以铃鏡,时吹丈余长号筒,殷声若雷,复吹人干骨,呜呜和之,惨慄不胜闻。阶下竖高竿,以骷髅一具,丹其七窍为幡,顶周悬鹿角若人身然。梁间悬虎、豹、熊、罴诸兽之皮,爪、面悉具,实以草,傲然如生。每岁所以月廿八、九兩日迎神,谓之跳布札。皆帶面具,作牛头、马面、鹿豕诸状,且有绿面长喙而角者。衣皆秀丽,广袖长带,瓔珞四垂,婆娑跳舞。法器競作,古怪俶诡,震动耳目。汉番俱集,男妇崇拜,一大观也。”沈贤修在日记中,记叙其到寺看跳布扎的情形。此寺坐落康定南郊,即南无寺。
乘康定二路公交,在公主桥站下车,昂首即见坡上的南无寺牌坊。循路往上,路旁房子外墙上有一些康定城老照片,虽含糊不清,但仍能感触到康定城的前史脉动。此寺海拔高度二千七百米,坡路较陡,缓慢而行,高反细微。不多已到南无寺大门,寺门新葺,墙表里几株百年杨树尚存模糊古韵。值寺院休沐,一些年青,成群结队,或坐或立正在闲谈。进寺门后上台阶,穿过廊道,眼前恍然大悟,正是沈贤修日记所记,“寺规划绚丽,四周皆缭以楼”,中庭很大,楼前花木扶疏,蜀葵和大丽花竞相开放,花团簇拥,赏心悦目。因是歇息时间,大殿关闭,上台阶至一渠道,坐凳上歇息,看对面跑马山云卷云舒,阶下花开有情,尘虑顿消。刹那,有和尚路过,询客从何来?问答之间,得知和尚与我同庚,理塘县人,少小落发,从前到过成都文殊院,许多地名都了解。与之有缘,遂自动带领周览各殿,随缘上香,并介绍此寺前史。在南无寺历代住持灵塔邻近,僧问我有几个子女,生计怎么?他好像对尘俗的工作很重视。本来,和尚也是人,也有病痛之时,年迈患病,也需求有人照料。他已渐入老境,疾病缠身,所得补助,不足使用。传闻我还要去金刚寺,僧又自愿带路,从小路抵达。快到寺门时,打起雨点,又因寺庙之间僧众不方便来往,与僧互道珍重,就此别过。想到素昧平生,竟如此相助,岂非与之宿世有缘?望着他踉跄而去的背影,心里泛起一丝惆怅,此生恐难再见了。一面之缘,竟如此仓促。假如不是收拾沈贤修《禅和子日记》,我不会知道南无寺,不到康定寻踪,也就不会邂逅和尚,如此组织,想是必定有冥冥中的夙缘。进金刚寺后,急雨骤降,避雨廊下,记起沈贤修日记中有“跑马山云起,必将有雨”的记载。少顷雨停,碧空如洗,仍见白云悠悠。
百度载:南无寺,藏名娜姆寺,传说为跑马山仙女寺。坐落康定城南2.5公里,是康区闻名的寺庙之一,与毗连的金刚寺一同被誉为“双寺云林”,是康定古景之一。公元11世纪,北宋年间建于今跑马山,初为红教,明末清初毁于烽火,后选址“竹觉岗”重建,清康熙16年(公元1677年),五世罗让嘉措赠送宗喀巴大师和大威金刚、吉利天母等佛像画,命名“呷登竹批林”为布达拉宫囊加扎仓支庙,清乾隆皇帝御书赐匾“南无寺”。
康定观音寺坐落跑马山麓,为观音菩萨的道场。在藏传佛教中,观世音菩萨化身为救苦救难的度母,藏语称“卓玛”,所以,藏传佛教崇拜的是观音的化身“度母”。度母有21种化身,其中最负盛名,广受信奉的是绿度母与白度母。传说中,她们分别由文成公主与赤尊公主化现。
第二天早饭后,先去情歌广场对面的“天眷西顾”牌坊,字为雍正十二年甲寅冬,果亲王允礼所题。近旁即“背水姑娘”塑像,塑像右后方是康定闻名的“水井子”,为一泉眼,泉流明澈,涓涓而出,会聚成池。听说,此泉眼之水源自跑马山上的海子。
沿步行街往西,不远处有康定寺,循寺对面的小路,穿过居民楼,拾级而上,即抵达跑马山路,过马路,有小径通观音寺。寺依山势而建,山门斜开。朝拜的当地人川流不息,听说十分灵验。殿堂新葺,金碧满眼,立于殿下,有必要俯视。虽已九月,阶下仍鲜花拥簇,赏心悦目。从殿旁登梯至殿顶,可俯视康定城,远眺对面的郭达山。近旁崖壁上刻有绿度母像,妙相庄重。寺旁有小径可到半山腰的观音洞,因泸定地震后关闭,不能一观。望之,山高林密,旗幡飘动,逾显奥秘。
康定城内,沿街商铺树立,餐饮店包括中西,肯德基,麦当劳,袁记云饺,沈包子,牦牛肉松茸火锅,藏餐......,折多河两岸门庭若市,游客如织。富贵不输内地。天黑,情歌广场灯光璀璨,人们跳起愉快的锅庄。河水奔腾,水声容入歌声,成为康定特有的听觉感触。一百多年前,沈贤修眼里那个蛮山万叠中的打箭炉,七十多年前,十八军长辈们开路进藏时的那个阻塞边城,五十多年前,咱们进藏通过的那个荒僻小城,现已找不到了。记起新兵进藏时,通过飞仙关大桥时,我看到的那幅刻在桥柱上的对联:
面临眼前流光溢彩,歌舞升平的康定城,我想,当年冒着刀光剑影飞夺泸定桥的赤军将士们,当年不怕险阻开路进藏的十八军长辈们,以及一代代将自己的芳华留在雪域的戍边武士,他们所祈盼的不正是现在的盛世吗?!
陈光建:四川成都人,本籍安徽嘉山。1971年入伍,1976年退伍。中国人民步卒第十一师三十三团直属特务连文书兼军械员。西泠印社出书社出书《清远堂遗笺》一书作者,《印鉴-易均室辑拓印谱两种》特邀编委。《成都文物》,《文明成都》自在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