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南安市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获批设立,2006年3个工业园区获批整合为福建南安经济开发区。18年来,这个开发区从一开始的“一张白纸”,已然成为南安工业发展的“主战场”和“顶梁柱”……
地区生产总值641.96亿元、现有企业1000多家……数字的背后,是开发区锐意进取、实干创业的成果。这18年来,南安经济开发区建设者们于荒山上拓土建园、从零起步发展产业,白手起家、勇毅奋进,不断创造建设传奇,谱写跨越发展精彩篇章。
从空中俯瞰,开发区规划道路四通八达,在建项目吊塔林立,成片的厂房犹如一艘艘巨型“航空母舰”……很难想象,18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崎岖的荒野之地。
历史的时光坐标往前推移,2005年11月,泉州市编委批复同意设立南安市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2006年经国家发改委、省政府批准同意将泉州扶茂岭工业区、泉州成功科技工业区、泉州水暖专业工业园区整合为福建南安经济开发区。
就这样,南安经济开发区正式诞生,从此走上了她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发展之路。
2005年成立的扶茂工业园是南安经济开发区的核心园区。“与其他两个有一定基础的工业园区不同的是,成立之初的扶茂工业园能够说是一张白纸。”回忆起创业之初的情景,在开发区工作了10多年的开发区招商服务中心主任黄印动感慨道:“原先这是一片丘陵山地,土地贫瘠,一条大的道路都没有,有的只是乡村小道,路两边全是荒地,夜幕降临就会陷入黑暗中,人们骑着摩托车都不敢来。”
据介绍,南安经济开发区扶茂工业园选址南安市区北部,规划的24.2平方公里大多为荒地,沟壑纵横,没有百亩以上的连片平坦土地可用。该片区属于较偏远落后的山区,有牛角坑、金丹等几个自然村散落其中,交通不便,出行难,群众生活困难。开发区管委会的临时办公场所,还是借用了省新镇变电站的办公场所。
条件差可以克服,苦恼的是开发区如何干。没多少先例可以借鉴,那就自己闯。白天的管委会办公室里,几乎是看不见人影的。“当时苦是真苦,但是也真有干劲儿,大家每天就琢磨着怎么发展,招商引资,把项目引到开发区。”黄印动说,成立之初,开发区管委会只有10多个人,大伙儿全身心都扑在荒地上。
土地开发是开发区建设的第一步。征迁、土地报批、土地平整、修建道路……现代版的“愚公移山”在扶茂工业园上演。“当时很多山丘的落差都有几十米,甚至上百米。”针对地形地势的特点,开发区的建设者们采取“削山造地”的方法,创造了“人造万亩平川”的奇迹。
“那会儿没有先进的测量工具,只能拿着皮尺一块块地测量。”对于那段大开发的日子,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负责人林忠纯仍记忆犹新。2008年上班的第一天,穿着整齐的林忠纯在办公的地方还没坐稳,便被叫到山上开展征迁工作。1米多高的杂草、灌木漫过身躯,工人们拿着斧子在前方开路,测量人员紧随其后。一天下来,林忠纯的皮鞋磨破了,衣服也刮破了。第二天起,不论严寒酷暑,他永远穿着厚重的迷彩服。尽管这样,他的腿上还是留下了不少被树木划伤的伤疤。
“三年打基础、五年成规模、十年建设一个工业新城”,带着这样的奋斗目标,在最初的燃情岁月里,南安经济开发区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笔,以筚路蓝缕为墨,真实地描绘前进的轨迹——
一个月时间完成征地1000多亩,半年内主干道路一期建设完成,一年内第一家企业已经在建设,5年时间铺设水泥路面16万平方米。而在十年之约时,2015年,南安经济开发区入驻企业(项目)达52个,计划总投资95亿元,有3个上千亩、投资达到15亿元的三大项目集中区。园区逐步形成以九牧集团为龙头的水暖厨卫产业,以新恒利集团为龙头的日用制品产业,以荣昌药业为龙头的生物医药产业等优势产业集聚。短短10年,南安经济开发区从一片凹凸不平的贫瘠丘陵山地,变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工业新区。
从贫瘠荒地变为产城高地,一代代开发区人倾注心血积累下的“软环境”,是产业背后结结实实的“硬支撑”。
开发区成立之初,招商举步维艰。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为了推进项目进程,第一批开发区人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满腔的热血,摸着石头过河,边征地、边平整、边招商、边开发。
“要有太阳,有月亮,有星星。”黄印动说,最初,开发区在招商引资方面便确定以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为引领,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
今天的九牧集团,品牌价值1368.25亿元,连续13年位居行业第一。最初,九牧靠着2万元在仑苍起家。2006年,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人得知九牧想要往外扩大发展,多次与南安市领导上门拜访,希望九牧能落户南安经济开发区。开发区管委会的务实和诚意打动了九牧。2006年12月,九牧与开发区签署协议,计划总投资10.6亿元开发九牧工业园项目,建设97.5万平方米的企业厂房、仓储及配套用房。落户后,开发区管委会对九牧悉心呵护,多方协调土地手续、加快土地平整速度……2007年4月30日,在这片待开发的土地上彩旗飘扬,九牧工业园举行奠基典礼,成为最早入驻南安经济开发区扶茂工业园的企业之一,也是当时南安最大的单体工业项目。
如今,九牧产品远销120多个国家,全球拥有1万多家高端体验店、30多万个销售网点,连续13年全国销售第一。
梧桐叶茂引凤来。开发区“筑巢”引来了“金凤凰”,进而引来“百鸟争鸣”。彼时的开发区基础设施逐渐完备,发展前途愈发清晰,作为一片新的投资热土,各类企业项目竞相涌入。满山红纸塑彩印有限公司就是这里面一家。
员工们熟练地整理袋子、20多米长的印刷设备、10多米高的吹塑机等自动化生产设备高效运作……走进位于南安经济开发区的满山红纸塑彩印生产车间,眼前一派忙碌的生产景象。
满山红纸塑彩印原先位于省新镇,建筑面积只有1000多平方米。随企业的发展,原先的生产环境已经满足不了企业的生产需求。“2010年以来是纸尿裤行业的快速发展时期,作为配套产业,我们也需要更新换代,才能跟得上市场。”该公司CEO黄莹莹说。
在走访了多个工业园区后,2010年,满山红纸塑彩印最终选择落户南安经济开发区。同样在开发区管委会的悉心呵护下,仅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满山红纸塑彩印新的厂区便已投入运营,建筑面积从1000多平方米变为3万多平方米,产能更是翻了10倍,从1000多万元晋级到亿元企业。
企业产能的增加得益于企业“苦练内功”,也离不开南安经济开发区政策的加持、暖心的服务和引导。据悉,凡入驻开发区的企业,均可列入市重点工业项目管理,享受省、市各级关于省级开发区、非公有制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此外,长期以来,管委会领导班子成员也经常深入公司制作一线,摸排企业和项目生产经营、要素保障、市场订单、技改提升等情况,为入园企业纾困解难,促进提质增产;同时,积极带领企业“走出去”,寻找新客户、多举措帮企业,为公司发展保驾护航。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壮大。如今,南安经济开发区现有企业1000多家,上市企业1家;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641.96亿元。开发区已崛起成为南安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经过15年快速地发展,发展空间受限、土地要素趋紧成为制约南安经济开发区新一轮发展的瓶颈。如何从体制机制进行深化改革,释放发展新动能,是南安经济开发区无法回避的问题。
为此,南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围绕工业园区整合、体制机制改革进行大胆的探索,2020年11月,南安市发布《南安市工业园区整合及体制机制创新方案》,聚合力、添动力、增活力,由此开启了大融合大建设大发展的新篇章。
南安经济开发区整合后,形成智能泛家居产业园、机械光伏产业园、高端智造产业园等“一区多园”布局。为有效整合资源,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南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委托高水平规划机构,规划建设新型产业园区,以智能泛家居产业园为主,打造泛家居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体验展示、设计定制、物流配送的全产业链体系;以机械光伏产业园为主,重点发展光电信息和机械装备商贸产业;以高端装备智造产业园为主,重点发展高端、绿色、智能、可循环精密铸造产业,拓展制造业产业链,形成高端智造产业集聚。
步入泉州(南安)高端装备智造园,大型标准化厂房随处可见,汽配、机床等各类装备制造业企业布局其中。在园区内的国家智能铸造产业创新(泉州)中心,全球首座万吨级铸造3D打印全流程智能工厂呈现在眼前,该智能工厂主要由3D打印车间、熔炼车间和精整车间组成,依次完成砂芯的打印、熔炼浇注、热处理、打磨、喷漆等。南安经济开发区通过搭建国家智能铸造产业创新(泉州)中心,建立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示范模式,引领泉州市乃至福建省铸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趋势,带动区域铸造行业转型升级。
截至目前,入驻泉州(南安)高端装备智造园的企业达22家,企业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20亿元。近年来,南安持续高标准推进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以项目建设、招商入驻、龙头引领、管理服务等为发力点,全方面提升工业园区产出效益。
根据方案,南安按照“一区多园”和“政府管理+公司化运作”的管理模式,由南安经济开发区、园区集团统一负责整合后的“一区多园”的开发建设和管理,强化公司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实行统一规建、统一招商、统一管理、统一配套、统一服务。
兴泉铁路南安北站站前广场枢纽项目全部完工,茂祥西路已全线通车,基础设施的完善,让开发区的城市功能越来越完整;数字化卫浴产业园、奥飞智能卫浴产业园、万洋众创城等标准化产业园的建设成为开发区吸引产业聚集的名片;南安市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的投入运营,为开发区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赋能提供更优质的载体平台……一项项重点项目的完成、一项项重大任务的完美答卷,正高水平推动产业集聚、产城融合。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实干者。在新的征程中,南安经济开发区将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凝心聚力共同谱写南安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