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入睡,却被楼外广场舞音乐震醒;闹钟未响,隔壁装修的电钻声已然入耳;打开电视,却只能听见屋外建筑施工工地机器轰鸣……近年来,噪声污染已成为困扰居民生活的热点问题,相关投诉举报量持续居高。一年前的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正式实施,之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同时废止。“新噪声污染防治法”将旧法律中的“环境”二字去掉,强调法律规范的对象是人为噪声,如轨道交通、机动车“炸街”、高音广播喇叭、工业噪声等噪声扰民行为,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的责任。
新噪声污染防治法实施一周年,效果如何?当前噪声防治还存在哪一些问题?减少噪声污染有哪些黑科技?再过两天就要高考了,如何为各地考生营造一个静音考场?
按照噪声污染防治法的定义,噪声污染,指的是超过噪声排放标准或者未依法采取防控措施产生的噪声,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如今,新噪声污染防治法已实施一年,防控目的达到了吗?
生态环境部统计,新噪声污染防治法实施一年来,关于噪声的投诉举报数量为152214件,占总投诉量的61.63%,比上一年增加了2556件,增长了1.71%。
为什么新噪声污染防治法实施之后,投诉量反而上升?我们生活中的声环境质量达标了吗?
生态环境部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 王聪:关于噪声的投诉量相应增加了,说明了人民群众的维权意识逐渐增强。处理的噪声类型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还是以人民群众受影响的因素为主,建筑施工噪声大概占35%,工业噪声占35%,社会生活噪声占27%,交通噪声占2%。
根据全国声环境质量监测,2022年全国声环境功能区昼间达标率为96.0%、夜间达标率为86.6%。从各类声环境功能区来看,昼间、夜间达标率同比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其中昼间道路交互与通行声环境平均等效声级为66.2分贝,比2021年下降0.3分贝。全国城市区域昼间等效声级平均值为54.0分贝,专业技术人员指出,这个音量已跟室内正常聊天、电脑主机声音音量基本相当,影响我们正常的生活有限。
虽然声环境质量的达标率逐步的提升,但是面对上升的投诉量,又该怎么办?当前噪声污染防治还存在哪些问题?
虽然目前噪声污染治理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由于噪声污染量大面广,部分噪声源还存在监管空白,对于噪声源的分布和噪声污染情况还难以全面掌握,部分地方政府噪声污染防治履职仍需加强。
生态环境部大气司副司长 杨龙: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从源头防控、问题的治理、科技的支撑等方面重点开展工作。信息公开是最好的监督,所以“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全方面推进全国声环境自动站点的建设。计划用两年左右的时间,通过开展功能区的评估和调整、监测点位的布设,以及站点的建设,从省会城市扩展到地级城市,以此来实现全国地级以上的城市3800多个监测点位的自动监测。
同时,生态环境部将加大监管执法力度,通过树立工业公司治理标杆,发布低噪声施工设备目录等,进行引领示范;还通过开展宁静小区建设,创建静音车厢等,营造舒适环境。
为了逐步的提升声环境质量,各地都在努力探索,特别是尝试用科技的力量来减少噪声污染。都有哪些黑科技?一起去看看↓
夜幕降临,广场舞的音乐声在广东珠海北山社区的公园中响起,大爷大妈们合着音乐声在翩翩起舞,公园一旁,立着的彩色LED屏幕同时显示他们当前的实时噪声为70多分贝。
珠海市民 刘女士:以前没这个设备,经常会有人来投诉我们跳广场舞,现在有个这个设备后,投诉就没有了,我们大家都知道控制声音的大小,不可能影响到别人。
针对建筑施工工地、工业公司、交通运输、社会生活等四类噪声,珠海市运用声学雷达技术,开发建设了噪声自动监测设备,它能够准确识别人为制造的噪声。当噪声音量持续10秒超过规定数值,这套设备就会自动进行语音提醒,并上传到执法部门。
除了对现场音量进行监测,珠海市还针对广场舞音箱,专门打造了一种可移动的“隔音神器”,它三面封闭、一面开放的结构,能够大大减少噪声向四周传播。
珠海市噪声防治项目负责人 刘广红:它采用了一个高阻力的纳米吸收声音的材料,对中低频噪声进行吸收,对于低频的噪声进行阻挡,跳舞者把音箱放到里面,前后降噪最大的幅度能够达到23分贝。
相比珠海市的物理阻隔技术,江苏苏州的一个“噪声污染防治实验室”,运用专业的定向发声技术,将声音控制在一个固定范围内,从而避免声音对其他人群产生干扰。
在一个小实验中,科研人员将装有定向发声技术的特制音箱对准水池,可以清楚地看到音箱发出的声音,只将前方的水面振出了波纹,音箱两侧的水面,一直纹丝不动。这说明,音箱发出的声音,不会对两侧产生影响。
而通过测试噪声的分贝仪,就更能清楚地看到这种定向发声技术的防噪效果。在需要声音的正前方,分贝仪显示的是70多分贝;在声源两边,分贝仪上的数值很快就会降到40多分贝。
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噪声污染控制与防治实验室博士 匡正:因为声音的波长的影响,它会像我们家里照明的灯泡一样,往四面八方传播。我们通过把它加载到超声上,达到了“束缚”声音的目的,类似把一个灯泡变成了一个手电筒,使声音只向特定的方向传播,降低对周围的影响。
防治噪声污染,事关百姓切身利益。那么多大的声音算噪声?噪声污染又对我们的听力有多大损害呢?专家进行了分析↓
噪声危害是世界各国主要的职业公害之一。一般来说,当声音在60分贝以下时,与室内普通谈线分贝,略显吵闹、有损神经;70分贝至90分贝,显得很吵、神经细胞会受到破坏;90分贝至100分贝,吵闹加剧、听力会受损;100分贝至120分贝,则显得难以忍受、待一分钟即会暂时致聋;120分贝以上,就会造成极度聋或者全聋程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副主任医师 成雷:正常的声音传导过程,是声音通过外耳的收集,进入到鼓膜,通过听骨链进行传导,传导到内耳的毛细胞,内耳的毛细胞不断摆动以后,把声音的信号,最后传输到大脑的中枢。噪声大于85分贝的时候,就会影响毛细胞的摆动,使毛细胞摆动过快,毛细胞就可能会脱落或者死亡,使声音传导受到一定的损失,造成我们听力的下降,或者持续性的耳鸣。
专家进一步指出,噪声会造成听力敏感度下降,语言接受和信号辨别力变差,严重时可造成耳聋耳鸣。长时间接受噪声,还可能会影响人们的情绪,使人变得烦躁或者焦虑、紧张,严重时会影响生活质量。
科技助力可以为咱们提供更好的声环境,那在生活中,降低噪声影响,我们自己又能做些什么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副主任医师 成雷:最好能够降低在嘈杂的环境中停滞时间过长。若需要长时间停留的话,我们大家可以在耳朵上戴耳塞、耳罩或者降噪耳机,来减少噪声对我们耳朵的刺激。平时有一些人喜欢戴耳机听音乐,可以掌握一个“606060”原则,即听音乐时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听的时间不超过60分钟,外界音量最好不超过60分贝。在嘈杂的公共场所、地铁上,还有睡眠状态下,建议不可以使用耳机,以免加重听力损伤。
专家介绍,减少噪声污染,首先要从源头上减少噪声产生,如工业上改进生产的基本工艺,采用减震、消声的低噪声生产设备;其次要密闭声源,如在声源处建造隔声墙,防止噪声向外传播;小区加强绿化,在公路两旁植树造林,形成声音屏障;家庭生活中,对门窗等加装密封条,不将电器集中在一间屋内,养花养草等,也可消除部分噪声。
另外,如果在接触噪声后感觉听力突然下降,一定要及时就医。医生在确诊患者突发性耳聋后,利用激素、活血药物,以及营养神经药物等,进行相对有效治疗。
再过两天,就是高考了,紧随其后的还将迎来中考。据了解,为了给考生创造良好环境,各地采取多种措施“降噪护考”。
苏州加大科技投入,在一些学校、居民小区周边等重点路段增设违法鸣笛抓拍系统,防止机动车在禁鸣路段产生噪声。
山东济南市城管部门开展“你赴考、我护航”静音服务月活动,最大限度避免噪声扰民现象。
江西南昌市城管、公安、环境等部门开展“降噪护考”行动,将辖区考场作为重点区域,紧盯也许会出现噪声源的重点点位,给考生创造良好的考试环境。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