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地膜,很多人都不会陌生。它不但可以提高土温和保墒,还能大大的提升肥料利用率,增加土壤营养,来提升农作物产量。多年来,地膜一直都是农作物增收的“利器”。然而,随着地膜的大量使用,怎么样处理好残留在田间地头的这层“土地外衣”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怎样减少废旧地膜带来的环境污染?记者在云南省曲靖市采访时发现,当地的地膜生产、回收、再利用一体化模式或为治理农业白色污染开辟了一条新路。
事实上,减少地膜带来的环境污染,回收是重要措施。但在实施中却存在不少困难。“比如低品质农膜回收使用价值低,多种颜色的农膜造成再生困扰,农户回收积极性低,回收渠道不稳定性……”云南曲靖塑料(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卢斌解释说。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德元也和记者说,当前废旧地膜成为塑料污染治理的最大难点和痛点是废旧农膜使用后一扯就碎,收集难;即使收集起来,也黏附了大量泥土等污染物,再生利用难。
“因此,提高废旧地膜回收率需要两头发力,一是生产源头适度推广使用加厚地膜,坚决打击超薄地膜;二是末端加大对废旧地膜回收的支持力度,落实生产者收集处置责任。”张德元说。
早在2014年,曲靖率先在烟草行业开展废旧残膜回收工作,曲塑集团在当时参与其中。
据卢斌介绍,针对烟草种植管理特性,曲塑集团与当地烟草部门合作设计了有明确的目的性的回收流程:在地膜采购合同签订的同时就签订了残膜回收协议,烟草部门对回收环节支付相应补贴。
“我们利用公司渠道商、销售商、合作社等构建残膜定向回收渠道,通过以物易物,定金抵扣、回收奖励等办法,降低农户的农膜使用成本,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让农膜回收实现可持续。”
曲靖市马龙区王家镇悦民综合服务型烟农专业合作社社长董学昆和记者说,合作社每年用96吨农膜供应给800多户烟农,回收1公斤农膜,农户能得到2元补贴,这不仅降低了农户使用农膜的价格,也提高了农户参与回收的积极性。
2014年至今,曲塑集团在当地年回收烟草种植残膜约2000吨,该模式不仅在云南多地的烟草种植中推广,也逐渐推广至其他农作物领域。
卢斌还和记者说,回收后的残膜加工成再生颗粒,能够给大家提供给下游企业升值应用,比如电线电缆管材、建筑材料、合成纸、工业用包装膜、收缩膜等。
“可以说,我们实现了农膜市场农户受益、定向回收处理、再生料标准化生产以及农膜再生料的升值应用,形成一个跨行业的循环再生模式。”卢斌表示。
数据显示,该模式已持续7年,公司有两个万吨级的农膜回收处理厂,已经回收达到7万余吨农膜,平均每年净化150万亩土地。
对于卢斌来说,解决农膜残留和实现可持续循环回收只是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第三阶段要解决生物降解替代的问题。
“我们研发的全生物可堆肥降解地膜,能轻松实现覆盖一段时间后,天然存在于土壤中的细菌或真菌会将其作为食物,将地膜分解代谢为二氧化碳、水和生物质,成为有机质供养作物。”卢斌说。
如今,该地膜已在上海崇明岛、大理洱海等地的有机水稻、云南土豆、内蒙古有机玉米青储种植中使用,并取得一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