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 Plastics Pact 目前共汇集了60多个成员,包括营利性的品牌、零售商,以及一些非政府组织和政府机构。成员们将一同探讨可持续的塑料供应和制造链解决方案,并共同致力于实现以下四项主要目标
以上目标的进展将通过 WWF 的 “ReSource:Plastic Footprint Tracker”系统来进行追踪,该系统提供了一种标准方法来监督企业的塑料足迹,并会每年向公众透明公开报告结果。
“The U.S. Pact 将通过协调的国家战略,激励和支持上游创新,加速总系统的变革,并创建统一的框架,使各成员能够加速实现雄心勃勃的2025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汉高北美消费品业务的可持续发展主管 Jillaine Dellis 表示:“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利益,汉高致力于开发更智能的包装。我们的使命是将材料从可持续资源整合到智能设计,以完成循环。”
今年早一点的时候,汉高还宣布了新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包括到2025年使其包装材料100%可回收、可重复使用或可堆肥,集团称这一目标“正在顺利实现”。
据称,汉高在北美的生产设施也将在2021年前实现“零垃圾填埋”,旨在防止垃圾被到处乱丢到自然环境中去。
欧莱雅于今年6月推出了最新的可持续发展项目:L’Oréal for the future,揭示了集团最新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承诺。
联合利华也于6月宣布将投资10亿欧元成立基金,用于投资气候变化项目,并给出了2039年温室气体减排计划。
美国启动首项国家塑料公约,可口可乐、联合利华、安姆科等60多个签署方支持
报道称,确保塑料不再成为美国的废物来源,需要合作和创新。今次公约获得包括安姆科、可口可乐、联合利华、 美国塑料再生协会 APR 等在内的60多个签署方的一致支持,企业、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大学、贸易机构和投资者,共同致力于实现塑料循环经济。作为北美首个《塑料公约》,成员们共同致力于实现以下目标:
《美国塑料公约》的进度将通过WWF的ReSource:Plastic Footprint Tracker追踪工具进行追踪,该工具提供了标准方法来追踪企业的塑料足迹并每年公开报告其塑料废物承诺。每个目标领域的可衡量变化和透明报告结果将是《美国塑料公约》的关键成果。
为保持持续有效的合作,《美国塑料公约》将成立由十个组织机构、公司和政府组成的咨询委员会,以提供指导。咨询委员会成员包括:可口可乐、联合利华、安姆科、沃尔玛、玛氏公司、塔吉特、AustinResource Recovery资源回收企业、美国互联网环保日化品牌GroveCollaborative、BalconesResources Inc.资源公司、EurekaRecycling回收企业、及Incorporated等。
《美国塑料公约》令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的全球Plastics Pact组织规模逐步扩大。《美国塑料公约》与其他几个国家的《塑料公约》(荷兰、南非、英国、法国、智利和葡萄牙)以及欧洲地区的《塑料公约》共同纳入了由埃伦·麦克阿瑟基金会领导的全球《塑料公约》网络。
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的新塑料经济负责人Sander Defruyt作出以下评论:“这是美国向塑料循环经济迈出的重要一步,这一努力不仅有助于美国打造解决方案,而且还将助力全世界内打造解决方案。我们期待与所有相关方一同推动真正的变革,消除有问题和不必要的塑料制品,通过创新以确保所有塑料包装都可重复使用、可回收或堆肥,并循环使用。”
世界自然基金会塑料废物业务负责人Erin Simon补充道:“塑料污染是一个全球危机,需要全球各地都采取对应的解决方案,而美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国家之一,其启动塑料公约将会在全世界内带来革命性的改变。为此,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将《美国塑料公约》视为团结重要利益参与方,包括行业专家、废物管理系统和政策制定者的关键,以在共同的愿景和行动计划下达成有意义,可衡量的影响。”
The Recycling Partnership循环投资副总裁Sarah Dearman表示:“作为推动全供应链促进美国循环经济的牵头组织,Recycling Partnership组织势必与别的行业重要参与者建立进一步的合作,以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改革,改善地球环境。美国塑料公约组织致力于推动包装升级、改善回收利用和减少塑料浪费的努力成果将使整个行业系统和所有材料受益。”
美国塑料回收协会(APR)从2009年开始对易于回收的塑料包装进行认证,明确出从塑料制品的七个方面来衡量塑料包装等塑料制品的可回收性,包括基础树脂、阻隔层/涂层/添加剂、颜色、尺寸和形状、封口和分配器、标签/油墨/粘合剂、附件,APR开发出全套的测试方案证明塑料制品的设计是符合生产高品质再生料的需求,塑料品种覆盖PET、HDPE、PE薄膜、PP、PVC、EPS、PS、PLA等品种(目前针对新的创新包装还在持续更新)。
2019年11月,中国塑料可持续发展协会(CSPA,原“中国废塑料协会”)与APR已签署合作备忘录,将APR的《塑料可回收性设计指南》引入中国,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
《塑料可回收性设计指南》系列标准的推出,填补了国内在塑料可回收设计领域的空白,明确和完善了塑料产品绿色设计评价中关于可回收性的指标体系,有利于塑料闭环的建设,对中国应对塑料污染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为进一步推动中国治理塑料污染的步伐,中国合成树脂供销协会塑料循环利用分会(CPRRA)、中国塑料可持续发展协会(CSPA)、上海馥信认证有限公司、阿米拉(无锡)包装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国嘉基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联合发起,面向塑料循环利用全行业吹响“可回收性”定义的号角,共同建立中国塑料制品可回收性设计的规范体系。
根据发改委与生态环境部年初发布的限塑令要求,今年年底将实现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同时要在年底实现全国餐饮行业的一次性不可降解餐具的禁止使用。
2020年3月23日,海南省率先发布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生产销售使用名录,并将于年底12月1日实施。其中明确了不可降解塑料的类型和产品形式,尤其强调了所有含非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种类,在不可降解这一概念上的划分十分明确。目前北京、山东、广东、江苏、云南、陕西也相继发布了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的具体实施建议。依照国家发改委负责的人介绍,新版限塑令将按照“禁限一批、替代循环一批、规范一批”的原则,分2020年、2022年、2025年三个时间段,明确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分阶段的任务目标。
在新版限塑令提出早期,业内一致认为随着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的的禁止,塑料包装行业将迎来较大的替代商品市场空间,其中可降解塑料包装与纸包装材料受关注程度较高。那么在可替代性方面,可降解塑料包装与纸包装材料谁能更胜一筹?
首先在原材料成本方面可降解塑料与纸包装成本差异较大。可降解塑料包装的原材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商业化使用的主要有PLA(聚乳酸)、 PHA(聚羟基脂肪酸酯)、 PB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及PBAT(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其中PLA和PHA为100%生物基降解塑料, PBS 和PBAT 采用部分或全部生物基单体生产生物基降解塑料。国内实现量产并有潜力持续扩大产能的则集中在PLA和PBAT两类。两种材料的国内市场行情报价大约在每吨2万元左右,是传统塑料价格的3倍。
其次,可降解塑料与纸包装在可替代领域的应用不一样。考虑到成本的比较优势,在一次性塑料制品方面,可降解塑料的替代作用将更明显;而在非一次性塑料包装制品方面,尤其是诸如食品以及其他高的附加价值的相关这类的产品上,纸包装的替代作用将得以增强。之前在《限塑令限制了什么》一文中曾提到,基于目前一次性塑料袋及外卖包装的年使用量估计值400万吨计算,再加上快递业务相关替代,预计未来能够替代的塑料制品占塑料制品总量约在6%-10%左右,量级水平约700万吨。这其中,可降解塑料的替代将主要在一次性塑料制品方面,包括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外卖餐具餐盒、包装等,其替代量或将接近60%,约在400万吨水平。
而另外的40%主要为非一次性包装材料,包括快递塑料包装85万吨、食品及其他高的附加价值产品包装约10%的替代大约能达到200万吨,以上则由纸包装替代。另外值的注意的是,在食品包装方面应用塑料包装的消耗量大约占塑料制品总量的1/4,根据2019年塑料制品产量8184.2万吨计算,食品塑料包装市场总量能达到2000万吨左右,纸包装的替代领域巨大。
第三,国内在可降解塑料与纸包装的产能支撑上也存在比较大差异。根据欧洲生物基塑料协会2019年市场数据,全球塑料3.59亿吨的理论产量中,可生物降解塑料(biodegradable)总产能93.4万吨,量级占比在0.26%。目前国内可生物降解塑料PLA和PBAT的总产能据不完全统计分别达到25.7万吨、7.5万吨,在全世界内占比较大,但面对国内及全球巨大的需求市场,当前国内可降解塑料产能水平短期内仍难以满足。
从纸包装产能来看,国内仅瓦楞纸及箱板纸2019年产能就达到7000万吨,而消费需求量在4700万吨,供应端还有30%左右可以在短期内快速进入一次性塑料替代品市场;根据限塑令要求,今年年底前要实现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的全面禁用,仅依靠可降解塑料则远不能够满足新的消费需求。而当前PLA价格的持续上涨也反映出了这一现实问题,市场出现高价购买PLA料的买家,每吨报价甚至达到5万元,已经远超纸包装的原料成本。
综合以上来看,随着限塑令的逐步推进,可降解塑料产业将迎来产能扩张阶段,而短期内纸包装的需求也将出现大幅提升。
2020年8月31日,商务部办公厅关于逐步加强商务领域 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下发。
塑料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材料,在商贸流通领域应用广泛。近年来,塑料制品特别是一次性塑料用品消耗量持续上升,对环境污染治理带来新的挑战。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塑料污染治理的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商务领域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确保如期完成塑料污染治理各项目标,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2020年4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态废料对环境造成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固废法》),对商务领域塑料污染治理赋予了新的职责,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年上半年 ,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先后印发了《关于逐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发改环资〔2020〕80号)、《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20〕1146号)等政策文件,对商务领域禁塑限塑阶段性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详见附件)。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聚焦商场、超市、集贸市场、餐饮、住宿、展会、电子商务等重点领域,精准把握不同塑料用品在实施区域、时间节点等具体禁塑限塑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各省(区、市)商务主管部门要层层压实责任,逐步加强行业管理,坚持严抓禁塑限塑与推动行业绿色发展并重,针对行业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并纳入省级政府实施方案。同时,要督促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地级以上城市商务主管部门,分析评估各领域重点难点问题,逐项研究提出有明确的目的性的具体推进措施,确保完成本区域各阶段目标任务。
根据《固废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商品零售场所开办单位、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外卖企业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商务部门报告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回收情况。商务部将另行制定商务领域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回收报告相关规定,并建立相应的信息报送平台,方便地方和企业报送信息。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督促指导相关企业做好信息报送工作,并按要求及时汇总上报。同时,要以适当方式公布本地区塑料制品使用回收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执法队伍、职能保留在商务主管部门的地方,要依法依规切实履行好《固废法》赋予的执法职责;执法队伍、职能划入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地方,要建立完整工作协调机制,配合综合执法部门做好相关工作。要加强日常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曝光。监管中发现有关塑料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的,应当及时将相关线索移交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
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加强政策引导,在绿色商场、绿色餐饮、电子商务平台、再生资源回收等工作中,充分的发挥规划、标准、资金分配等政策导向作用,增加禁塑限塑有关要求,推动商务领域塑料减量化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引导商场、超市等场所,通过积分奖励等激励手段推广使用环保布袋、纸袋等非塑制品和可降解塑料袋,鼓励设置自助式、智能化投放装置,推广使用生鲜产品可降解包装膜(袋)。加快建立集贸市场购物袋集中购销制度。在餐饮外卖领域推广使用符合性能和食品安全要求的秸秆覆膜餐盒等生物基、可降解塑料袋等替代产品。加强电商、外卖等平台企业入驻商户管理,制定一次性塑料制品减量替代实施方案,推广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替代产品。
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大对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宣传力度,组织行业商协会、市场主体等充分的利用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进一步宣传有关规定法律法规和禁塑限塑有关要求,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